1)第124章 诗人冯化成_四合院:从开大车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姓名?”

  京城大学保卫科。

  “冯化成。”

  “年龄?”

  “36.”

  “职业?”

  “……诗人!”

  听到这个回答,圆明园技术学校保卫科的同志和李卫东都有点蒙圈。

  这年代确实还有诗歌的,不过和后世的诗歌不太一样。

  李卫东记忆犹新的有一首。

  “进驻桃花峪,山崖摆战场,锤钎作武器,战士施工忙。机器隆隆叫,炮声震天响....”

  诗歌都是比较铿锵有力,内容积极的,还可以搭配快板演奏。

  但是,好像没有听说谁是诗人的。

  什么时候诗人还成为一种职业了?

  像早些年的先进青年,虽然大多数都是知识份子,但他们也有着自己赖以谋生的职业。

  靠着写诗想要混饭吃?

  你以为你谁啊?

  李科长下意识的问道:“写诗歌的?哪个单位的?”

  “……没,没有单位。”

  李科长皱皱眉头:“无业游民啊,那家庭住址呢?”

  这下冯化成低下了头,不肯吭声了。

  要是说出家庭住址,那保卫干事们一准得上门查。

  让周围的邻居知道后,他冯化成还有脸住那吗?

  见冯化成不出声,保卫科的李科长声音又高了几分:“我问你住址!”

  “朝,朝阳区,南锣鼓巷的帽儿胡同。”

  李卫东闻言,有些惊讶的看冯化成一眼,这货竟然跟自己住在一个街道?

  还真是巧了!

  李科长敲敲桌子,严肃的问道:“说说吧,为什么来京大偷书?”

  冯化成偷偷的瞄了李科长一眼,吞吞吐吐的回答:“文,文化人的事,怎么能说偷呢?”

  李科长冷笑一声道:“呵,文化人里边有了你这么一位,还真是有够长脸的!别特娘给我装,赶紧把事情交代清楚!”

  “……”

  李卫东在一旁饶有兴致的看着李科长审讯的一幕。

  作为当事人之一,他自然得跟着保卫科回来调查。

  至于钢材则是让牛萌先送过去了。

  在听到这货叫冯化成的时候,李卫东逐渐想起了他是谁。

  表面上说着自己是文化人,私底下干的却是狗屁倒灶的事。

  在《人世间》里,这货靠着一手歪诗,没少欺骗无知少女,周蓉就是其中一个。

  当然周蓉也是活该,这女孩纯粹的恋爱脑,为了追随冯化成,把家里的老母亲和年幼的兄弟丢下,大老远的跑去深山找这个冯化成。

  选择这个比自己大了二十岁的老男人的理由很简单,她觉得人家是个诗人,有着高尚的情怀和满腹经纶,哪怕条件再差,她也甘愿追随。

  冯化成这人有高尚的情怀么?他有个屁。

  勾搭周蓉的时候,他是个还没离婚的有妇之夫。

  满腹经纶也不见得,连一首代表作都拿不出来。

  周蓉考上京大后,邀请校外的诗人到学校做诗朗诵,他直接剽窃了别人的作品。

  这个自诩为诗人的文化人,

  请收藏:https://m.yssj.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