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一百一十四章 安定先生_寒门宰相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帝献建议常常第一句话就是圣人以孝天下。

  科举考试也是以论语,孝经为兼经。

  看似低于九经,但实际上九经是选学,但孝经,论语则是必修。

  章越道:“学生以为以《礼记》之《大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齐家就是孝道,而欲齐家者先修身,故而韩退之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循序渐进。”

  众所周知《四书》是由朱熹修订,其实最早提出四书这个概念的是韩愈。他将礼记里的《大学》,《中庸》提出来,与《论语》,《孟子》并列。

  但目前主流儒者还是不认同这个观点,还是以《孝经》为本。

  这涉及到什么是体了,韩愈之前都认为孝心是体。

  人少则慕父母,自呱呱坠地以来,孩童莫有不爱父母的。正有了爱父母,方才爱父母所生之兄弟姐妹,父母之兄弟姐妹,父母之父母,最后推广至同族,同乡,忠君爱国。

  故而至南北宋为止,儒家都先学《孝经》。

  但孝是人类情感的一种,不能代表全部。

  所以朱熹才继韩愈提出了‘正心诚意’为体。

  围绕着‘正心诚意’,明朝的理学和心学争了半天。理学认为要‘格物致知’,学习道理,万物教给你的道理,这就是存天理灭人欲,天理就是体。

  王阳明格竹子半天,发觉我不认同的道理,哪怕说得再有道理也不是我的道理。

  于是儒学分出了心学。

  王阳明最后在天泉桥上对他两个徒弟说了这样的话,利根(聪明人)之人多了解自己,钝根(笨人)之人多了解世界。

  但无论钝根利根,真正的体一定是包含着天理与人欲的。若世界上只有你一个人,那么天理就是人欲,是没有是非善恶的。

  不过讲到这里,章越还是把握了分寸,体到了‘正心诚意’这个境界,虽然不太符合当时主流,但毕竟这是韩愈的主张,你要反对去骂韩愈好了。

  若直接把王阳明的概念抛出来,那么……估计就要被当堂赶出去了。

  胡瑗道:“我观你有言而未尽之意,不妨继续说。”

  章越拱手道:“多谢安定先生,明体即是明心,孝心是一,但人之七情六欲岂可用孝一字概之,譬如天地只有你一人,又何谈一个孝字。”

  “故而吾儒者当以正心诚意为本!”

  胡瑗反复看向章越温和地问道:“汝叫什么名字?何方人士?”

  章越施礼道:“回禀安定先生,学生浦城章越,家中行三。”

  “哦?浦城章氏,乃当今状元章子平的同族?”

  章越道:“确实如此。”

  论辈分咱还是他族叔呢,可惜人家不承认。

  胡瑗欣然笑道:“章氏子弟,难怪有名家子弟的风范。不知师事何人?”

  章越道:“吾先师村塾郭先生,后又师伯益先生。”

  但听章越师从章友直的,众人皆可见胡瑗的笑容淡了淡。

  章越心道,不是吧,自己老师与胡瑗有梁子不成?

  章越随即心道,也不是没可能,李觏与章友直势同水火。

  而李觏与胡瑗交好,同为范仲淹的变法大将,要是为难自己这可如何是好?

  但见胡瑗微微笑道:“难怪,难怪。”

  说完这句后,胡瑗并没有再问。

  章越但觉有些悬。

  胡瑗又说了几句即离去后,众人当即于太学堂上考试。

  ps:这章真的好难,修改了好多次,太晚了,见谅哈。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笔趣阁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

  请收藏:https://m.yssj.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