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323章 国旗_启明1158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也争取在军队这边露露面,表示自己还在,表示自己还没走,以此换取士兵的安分。

  但是私底下,他们也是真的在认真准备自己的逃跑计划,他们才不要和大头兵们同生共死,大头兵只有为他们争取逃跑时间的价值,没有别的任何价值。

  整个张栻接掌权力的行动期间,杭州城大体上还是稳定的。

  官僚们搞逃跑计划搞得飞起,军队的人事变动也相当激烈,但是民间对此始终没有什么提前了解的渠道。

  一切都像极了暴风雨来临之前的宁静。

  洪武八年的五月间,明国处在战争的准备阶段,没有什么实际动作,而从六月开始,明国开始有了实际的举动。

  首先是六月初二日,考虑到国家即将完成基本上的统一,所以苏咏霖下令朝廷对国旗进行研究,把大明国旗的事情写上日程。

  他在内阁会议上首先对自己的想法进行了阐述。

  “过往历朝历代,只有国号,而无国旗,充其量把国号写在旗子上,便成了国旗,但这未免太过于仓促、不妥,需知自古以来,旗帜和各类标识一直都是很受重视的。

  从上古时期开始,便有图腾之说,上古帝王会选用强悍的飞禽走兽作为自身势力之图腾,用于凝聚人心、鼓舞人心,挥舞旗帜向前,便能增强战斗时的士气。

  而往后历朝历代,也出现过一些个人或者组织以统一的旗号作为各自的象征,用以凝聚人心,发动起事,但是全国范围内的统一旗号,似乎并未出现过。

  这对于我大一统之国是不利的,一个国家,该有一种统一的意识,该有一个统一的旗号来象征此意识,以此为国旗,使之遍布国土,使每一国民都能见到国旗,产生身在此国长在此国之意识,自然而然认同我大明。”

  苏咏霖认为值此华夏神州即将一统之关键时刻,需要一面旗帜来凝聚人心。

  大明需要这面旗帜来宣示河南河北并无区分、江南江北固为一体,宣示地无分南北、人无分汉夷,都是大明疆域、大明子民。

  一面共同旗帜的重要性,是很多人都不曾意识到的,苏咏霖将之提出,将之交付讨论,便在朝廷范围内引起一些议论。

  不过终究这不是什么伤筋动骨的大事,所以并没有人提出反对意见,只是就这面旗帜到底该怎么设计产生了不少争论。

  有些人建议使用文字,有些人则建议使用图案,有些人建议旗帜上体现出山川壮美,有些人则建议旗帜上出现英雄人物。

  苏咏霖将这些讨论交付国务会议,将整个朝廷、整个复兴会组织都纳入初步讨论,然后很快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比如大部分人都认同旗帜上使用图案而非文字,理由是图案比起文字拥有更加直观的视觉冲击力,不需要让人阅读文字之后再去思考含义,直接

  请收藏:https://m.yssj.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