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十六章 东安王的疑虑_我真不是朱三太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人不剃全家斩,一家不剃全村斩”,在血淋淋的屠刀下,人民屈服了。但心中的火焰还未熄,仇恨还在燃烧,只等着再次奋起而战的机会。

  郝摇旗没想到人们会这么容易满足,甚至还在感激他。眨巴着眼睛,一时竟无话可说。

  显然,他还是低估了衣冠和留发对于汉人的意义,那是祖宗传下来的。剃发易服,是最大的屈辱,连祭拜祖先都觉得可耻。

  “国公大人,听说三太子就在兴山,咱们这是去投靠他吧?”老人紧张的心情似乎放松下来,脸上的皱纹也舒展了不少。

  郝摇旗点了头,微笑着纠正道:“是三太子派来的使者,三太子本人,应该是去联络延平郡王。”

  老人笑了笑,说道:“不管怎么样,总算是有了大义名份。要论宗室亲疏,三太子比永历更有资格作皇帝。”

  郝摇旗呵呵笑着,说道:“三太子之前是担心同室操戈,才一直隐忍。现今,抗清大业面临困难,他才挺身而出,再树旗帜。”

  老人连连点头,深以为然的样子,说道:“从北京逃出来的时候,三太子应该只有五六岁吧?又是弘光,又是隆武,皇帝就没断过,他还真没法露面。”

  “永历殉国,再没有了正统名分,三太子就必须出来,让大家有个念想。否则,还说什么复明,空话罢了。”星星

  郝摇旗笑着颌首,连老人都知道三太子出世的重要性,可见他的决定也是正确的。

  这时,一个亲兵过来,接过了包袱,并告诉他,东安王朱盛蒗有请。

  郝摇旗很快就见到了东安王朱盛蒗,以及永历所派的总督部院洪育鳌。这两人都弃车驾而步行,与郝摇旗边走边谈。

  东安王朱盛蒗是楚王系的,血脉太远,再怎么也不会得到拥戴和支持。

  这一点,他是心知肚明的,依附于郝摇旗所部,一直老实本分,不敢有非分之想。

  洪育鳌则是在唐王朱聿键入福建时,以诸生的身份在三山迎接,被授予衡州通判后开始的仕途。

  郝摇旗受南明招抚后,在永历元年(1647年)由道州入境时,一路剽掠。

  洪育鳌赶到军营,斥责道:“士兵跟贼众的区别在于畏朝廷法律,受知县节制,不犯百姓;现在如果要纵掠如以前,则仍贼,为何要侮辱皇上的命令!”

  郝摇旗甚是佩服他的胆识,说道:“公非百里才也,行当佐吾军,一同入朝。”

  等到夔东十三家都封了爵号,永历朝廷在廷议监军时,难以选到合适的人选,永历便升洪育鳌右佥都御史,令兼诸镇,出驻湖南。

  其后,永历又加洪育鳌为总督兵部右侍郎,令其镇抚十三家。但在当时,洪育鳌无论是从资历,还是实力,都无法令十三家俯首听命。

  “黄先生只是三太子所派的使者吗?”东安王朱盛蒗看了一眼郝摇旗

  请收藏:https://m.yssj.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