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文殊菩萨_恶业不是实体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凡情失圣-明勖高齐年代,在定州有一位法师叫释明勖,少年时潇洒倜傥,并怀有很大的志气,他常常读诵华严经,知道清凉山乃是文殊菩萨所驻锡的地方。于是他背起简单的行囊一路游方参访,不知不觉间进入了深山幽谷之中,一路走一路探询,都没有人知道大圣究竟驻锡何处。无意中他遇到一位面貌奇特的出家人,由于彼此都是出家人,互相顶礼过以后,他就问道:大圣!弟子渴望见您一面很久了,祈愿您能度化弟子的愚痴无明。他认为眼前这个人,从深山无人处突然冒了出来,相貌又奇特,想必

  枣林-刺史延庆相传五台山东台的东北角,曾出现过一个称之为枣的林化境。恒州的刺史延庆在元魏永安二年的时候来到了这个地方打猎,随行的有仆从四人,他们因为追赶一只白鹿,来到了一栋高大的宅邸,鹿来到了这个地方,就窜进去不见了。当他们正感到奇怪的时候,有一位须发皆白的老人,手里拄着拐杖,来到了门口,对仆从说道:你们所逐的白鹿,是我家所蓄养的,你们怎幺可以追逐有主的鹿儿呢?延庆的仆人们接口说道:原来是这样子啊!那我们现在不须要鹿了,可是我们的肚子实在饿

  心通注经-刘谦之高齐时中相刘谦之,是一名太监,他笃信佛法,厌倦世俗,不喜尘劳。虽然身在朝廷宫闱,却经常持诵文殊菩萨圣号,此为定课,每天念诵达七万遍之多,不论事务多么繁忙,他持诵菩萨名号从没有间断过。天宝年间,刘谦之随侍高齐三王子入清凉山参访圣迹,见到自感罪恶深重的王子为了供养大圣文殊菩萨,诚笃坚志引火自焚其身。正是这种难行能行的举止,使他深受感动,随后刘谦之去拾回王子骨灰时,内心自念:王子能为法舍身,我又何尝不能?于是更生起了大悲心,自叹身已

  南海放光-陶士衡陶侃,字士衡,东晋人。曾经梦见五台山僧人向他劝募化缘。后来他在南海驻军扎营,每天黄昏当地的渔民都看到海滨有光芒照射数丈之远,就特地来禀告。于是他特派人去查看,不久果然有一尊金色佛像由浪中涌现,于是将佛像请上船来,看到佛像座下刻着阿育王所造文殊菩萨像等字样,狱卒见此状个个脸色大变。因古印度佛经上曾记载:从前阿育王统治阎浮提世界时,实行酷政,命令鬼王建造监狱,真是恐怖残酷毒虐至极。不料文殊菩萨居然在鼎镬之中现身,于是火灭汤冷,并生

  灵鹫异迹-乞斋贫女南北朝后魏时代,每到春天三月在台山灵鹫寺都会依例举行无遮斋会,这是不论出家、俗家、也不分善男或信女、老的或少的、有钱的还是穷人、甚至乞丐,都可以平等参加,饱食一餐,平等施食,适时表示佛法平等

  请收藏:https://m.yssj.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