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百零一章 游览钓鱼台!_官场:分手后,我转身考上省组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说到‘钓鱼台’的历史,那可就悠久了,是历代京城西郊著名的园林,最早因金代章宗皇帝在此筑台垂钓而得名。明朝万历年间,‘钓鱼台’成为皇亲国戚游玩的圣地,加盖了很多建筑,建成园林雏形。清朝时期,乾隆皇帝在钓鱼台大兴土木,把‘钓鱼台’变为皇家园林。咱们刚才进来的西门,上面镶嵌着的就是乾隆皇帝当年亲笔手书!”

  “同紫禁城相比,‘钓鱼台’仿佛一座世外桃源,乾隆后皇帝每一次郊祭,都会在此小住,此处成为行宫。一直到末代皇帝溥仪,将这座园子作为礼物,赠送给自己的老师陈宝琛。这就是‘钓鱼台’的历史了,可以说,见证了几个王朝的兴衰成败!”

  吴经理讲述着钓鱼台的历史,让众人听得如痴如醉。

  “1958年,为接待应邀来华参加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庆典的要员,我们敬爱的周总理批示‘修建一个有特色的高级宾馆’,因此,决定在此修建迎宾馆,后更名钓鱼台国宾馆。1959年9月建成时,宾馆园区面积42万平方米,湖水面积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经过这些年的不懈建设,如今国宾馆有16栋豪华精美的接待楼,两座古建筑群以及一座对外营业的大酒店,总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具有非常专业和强大的综合接待能力,也成了京城酒店业的标杆和天花板。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建筑从1号楼到18号楼命令,但却没有13号楼,领导们知道是什么原因吗?”吴经理笑着卖了一个关子。

  眼见众人摇头,吴经理道:

  “因为我们是涉外宾馆,而西方人忌讳13,所以没有十三层楼,这是一种特殊的文化传统,我们华夏的很多建筑也没有4楼、18楼,是一个意思,可能这种情况在南方比较常见。

  众人恍然。

  “其中,1号楼被称为芳菲苑,4号楼称呼则以八芳苑代称。”

  “‘钓鱼台’不仅见证了华夏的历史,也见证着新华夏的发展与变迁!58年,中央命令外交部负责具体的规划与组织,当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甚至将世界各地的高级技术工人尽数调集到京城,几乎倾尽了整个国家的建筑力量,短短一年时间让钓鱼台国宾馆从无到有,拔地而起,堪称神迹!”

  “我们可以看到,国宾馆内部环境清幽,各种植被,春有百花齐放,冬有松枝常绿,一年四季明艳动人。樱桃、白玉兰、牡丹……是一个园林式建筑!内部还有一个人工湖,打造了小型的生态系统!”

  “正式投入使用之前,周总理视察时说‘人家搞的是大建筑,你们搞的是优美怡静的大环境,里里外外精雕细刻,整体上是一座大的森林公园!这么短的时间,不容易呀!’随行又随性的陈

  请收藏:https://m.yssj.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