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百六十五章亏钱有理_资本皇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今日易茹馨陪同周瑜去了九龙仓,他们要在东方电子集团的东部区域建设一座学校。

  前期工作都是易茹馨去做,毕竟易氏家族在香江的人脉关系了得,而且有她兄长易儒信在港服中影响力颇大,各种程序几乎畅通无阻,效率奇快。

  换周瑜去办,你试试?不知道拖到什么时候。

  组建东方工大由中原投资控股、易达投资以及易通地产三家公司共同出资,中原投资控股出资百分之五十,易达投资出资百分之三十,易通地产百分之二十,并组建校董。

  学校包括电子通信、航空制造、动力系统、机械类等重要学科,总之,属于将来需要的专业或者比较关键的科技门类,与周瑜所希望的发展方向相协调。

  “博士院要从校区独立开来,与东方电子集团研究院相连,建这所大学的初衷本就是为公司提供专业队伍,科技想要有后劲,就必须有人才支撑,谁有都不如自己有。”

  周瑜建这所大学目的性非常明确,为自己企业提供人才支持。

  东方工大将设立一个附属博士院,依托东方电子集团研究院,博士生源将从毕业生中的出类拔萃毕业生中挑选合格者,进入博士院。

  进入博士院,其实相当于加入东方电子集团。

  显然,周瑜希望走一条产学研一体道路,东方电子集团下设研究院,这个研究院就与博士院放在了一起,那些专家不仅仅搞研究,还要带徒弟,培养科研梯队。

  学校所设置的专业大多与未来周瑜发展方向有关系,也是针对国内薄弱行业所做的补充。

  至于大众类的专业,可有可无,周瑜就没必要费心了。

  周瑜这种思路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好处在于,广泛聘请西方教授专家任教,直接把先进知识和技术嫁接,与企业发展相结合,至少在理论层面补上短板。

  而且培养出来的精英,属于直接应用型人才。

  决定未来,科技领先,首先要有人才,此时布下棋子,等到企业壮大之后,人才也会源源不断向里面输送。

  企业、科研、教育三位一体,这样的架构还真难找到对手。

  这条路不是没有人想过,前提是你得有钱,搞教育本身就需要烧钱,一般企业玩不起。

  办一所大学能花多少钱?

  这点小钱放在周瑜眼前还真的不在意,他就是要用钱砸出一所实用型学校。

  易茹馨笑道:“你这个想法很特别,大学还真没有这样办的。”

  “没办法啊,钱不缺,就缺人才,要不然我花大钱办一所大学干嘛。大陆不缺大学,香江也不缺大学,世界更不缺一流学院,何必瞎掺和。”

  说实话,周瑜旗下公司,尤其是科技类所雇佣的高端人才,欧美专家占了多数。

  这些人之所以愿意来,是因为这边给的薪水高。

  短期内周瑜只能走这条路,但必须

  请收藏:https://m.yssj.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