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519章 云南塘报_大明:穿越崇祯帝,开局一根绳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崇祯听完范景文的牢骚后问道:“范尚书说这些的目的是什么”

  “臣的意思是蒸汽机短时间内可能做不出来。”

  对于这个消息,崇祯没有太多意外。

  做出来了又能如何

  短时间内只能装在船上,无法铺铁轨造火车。

  原因很简单铁比较贵重。

  按照当时的民风,前脚刚把铁路铺好,沿途百姓随后就会把铁轨拆走。

  拆走后化放进炼铁炉里,铁轨和证据都没了。

  抓住了又如何

  铁轨已经没了

  修复铁轨耗时耗力铁轨的战略意义十去七八。

  蒸汽机解决的是运力问题,

  这种战略意义的东西没法急,急也没用。

  崇祯的计划是用十到二十年完成蒸汽机研发并投入使用,然后慢慢换代更新。

  到时候百姓富裕了,在地里捡铁轨的情况会减少很多。

  崇祯叹了口气,对着范景文说道:“朕知道难,所以自从将制作蒸汽机交给工部后一次也没问过。”

  “此时急不得,但也不能破罐子破摔。”

  “臣明白。”范景文松了口气。

  他是工部尚书,工部不出成绩有他的责任。

  又嘱咐了一番后,崇祯回到了乾清宫。

  次日一早。

  在崇祯的授意下,吏部将方以智调离翰林院,调往地方担任知州。

  崇祯能做的只有这些,剩下的就要看方以智自己的造化了。

  想要声名远扬,首先要把地方治理好。

  治理的好,百姓们会自发地传播他的美名。

  治理好地方后会给他一两个立功的机会,只要方以智把握住了机会立下大功,崇祯会将他调回京师辅以重任。

  到时候主动投入其门下的学生将数不胜数,大明的科学发展也将得到长足进步。

  直接让他去讲学不但不会有任何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

  首先方以智年纪太小了。

  国子监的学生随便一个抄起来年纪都比他大。

  其次也是最关键的一点,他没有任何教学成绩。

  学生们会不服。

  方以智在各种因素的干扰下会陷入深深的自我怀疑之中。

  人一旦自我怀疑了,距离崩溃也就不远了。

  他可不想毁掉大明的物理学家。

  没必要设立所谓的科学院,大明朝缺的不是学校和学生,而是老师。

  能让学生主动学习科学知识的老师

  下达完旨意后,刚刚痊愈的司礼监掌印太监高时明走了进来。

  “皇爷,内阁送来两份公文。一份是刘肇基请求发放抚恤银的公文,另一份是兵科给事。”

  “抚恤银”听到这三个字后崇祯有些恍惚。

  他没听说保定和真定府一带有战事啊。

  既然没有战事,又何来抚恤银之说

  疑惑间,崇祯接过了两份题本。

  看完之后崇祯恍然大悟。

  刘肇基的兵为什么那么猛

  因为他训练的方法和别人不一样,别人训练流汗,他训练流血。

  从他接手练兵的差事后,因训练死亡的士兵

  请收藏:https://m.yssj.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