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十三章:台上无大小,台下立新坟_德云流量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时候可能会哈哈大笑。听完了以后再琢磨,实际上是经不起琢磨的。

  而那些精雕细琢过的段子,完全不一样。

  哪怕演出结束,观众在回家的时候回忆起来。

  依然会觉得可乐。

  甚至在网上连续看个七八遍,依然感觉看不够。

  这就是经典。

  王少君的段子显然不是奔着经典去的。

  这个世界上也没有任何一个相声演员,会要求自己每场演出,都必须拿出经典的水准。

  即便是郭桃儿,也绝没有办法做到这一点。

  能提出这种要求的,这辈子说的相声估计都不多。

  大伙们低声议论。

  这个时候,还是于果站出来,主动说道。

  “我感觉,商演可能就需要这样的模式。咱们在国内的时候也试过,商演用传统节目,效果非常受限制。”

  别说是其他演员了,就算是郭桃儿和于果这对儿金字招牌。大型商演用传统段子的时候,偶尔也会泥。

  两人曾经深入探讨过这个问题。

  最终他们得出来的结论是,在那么大的会场里,想要铺平垫稳,把每一个包袱都表现的完美。

  实际上,是不现实的。

  环境限制,直接就对包袱构成了降维打击。

  所以铺垫太长了包袱,最好不要在商演的场合用。

  商演最适合的包袱类型,就是那种皮薄馅大。

  三句一个小呲牙,五句一个大咔嚓。

  这种类型。

  相比于传统的相声表演,或许王少君刚刚的表演模式才是正确的。

  “也不要过分强求,该有的框架还是要有的,我们终归是说相声的,不是脱口秀。只不过表演形式上,大家恐怕要再下点功夫才行。”

  郭桃儿做了总结性发言。

  相声有自己的框架,而且是传承了上百年的框架。

  郭桃儿显然认为这幅框架还是很完美的。

  问题的关键是,该怎么使用这副框架?

  说白了,就是在什么样的场合,应该说什么样的相声。

  这种几千人的大型商演,跟他们在小园子里的演出和专场,显然不是同一回事。

  “要是这么说起来,小白似乎也挺适合跟着商演。”

  小白是三队的演员。

  他的演出风格就是皮儿薄馅儿大。

  “刚刚少君的表演,跟小白平日里在小剧场的演出,就有些相似的地方。”

  “但感觉上,又好像完全不是一回事。”

  “肯定不是一回事。不过少君显然借鉴了小白的一些东西,然后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这才能有今天这样的效果。”

  就在人们议论的时候,王少君和侯爷的表演,也已经到了尾声。

  两人鞠躬下台。

  早有准备的郭桃儿和于果,在主持人小姐姐说完他们的名字以后,昂首挺胸的走上了台。

  从他们上台开始,底下的观众,给出的掌声就没停过。

  足足有两三分钟,观众们才渐渐停下。

  郭桃儿的眼睛里,似乎含着泪。

  他显然也没想到,在异国他乡,竟然还有这么多人喜欢他?

  虽然心里感动,但郭桃儿并没有让这种情绪,影响到自己接下来的表演。

  “相声界的小学生,非著名相声演员郭桃儿,向我的衣食父母们致敬。”

  刚一上场,郭桃儿后退一步,台下深深鞠了一躬。

  ……

  请收藏:https://m.yssj.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