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52章 会馆密室_玄武奇侠传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军赶到会馆前面时,繆荣提起铁棍冲上去迎敌。

  这时,智涵子手持龙头拐,赶到了繆荣的前面,截住滨崎次郎厮杀。

  滨崎次郎的江户刀术攻势凌厉,智涵子的龙头拐出神入化。

  双方交战七八个回合,滨崎次郎见自己不是智涵子的对手,他又想到出阴招,暗中掏出带链铁飞爪,突然向智涵子抓来。

  智涵子说时迟,那时快。侧身用铜拐的龙头勾住飞爪上的铁链子,再绞缠住铁飞爪,用力一甩。

  铁飞爪挣脱滨崎次郎的双手,飞出去砸到一坨石头上,火花四溅。

  滨崎次郎急忙抽东洋刀劈来,智涵子用龙头铜拐架上去,“砰!”的一声响,滨崎次郎的手臂震得酸麻,东洋刀上出现一道裂口。

  在他还没有回过神来时,智涵子的铜拐杖一招“鹿倒弹蹄”,要了滨崎次郎的性命。

  智涵子和繆荣把其余清军全部打散,迅速集合同志军队伍去攻打东门。

  这时,廖春雷等人已经解决了埋伏圈内的全部清军,正在指挥玄武同志军去夺取东门大桥。

  智涵子带队伍赶到后,大家一鼓作气杀散桥头的守军,占领了东门大桥。

  由于滨崎次郎从东大门带走了一千多守军去救会馆,造成东门守军兵力空虚。

  同志军夺取东大桥后,士气大振,人人以一当十,迅速攻占了东大门,同志大军如潮水般涌进东城。

  玄武同志军进城后,横扫清军势如破竹,一路攻至离总督府不远的东升街附近。

  清军在此设置了坚固的防御阵地,同志军遭遇到清军的顽强抵抗,双方死伤惨重。

  廖春雷下令暂停进攻,退守东大门,等待尹昌衡的命令,然后对总督府发起总攻。。

  却说赵尔丰被封建遗老“请出山”后,尹昌衡已控制了北门,赵尔丰急令巡防军去控制成都的主要街道和东、南、西城门。

  在北面的盐市口一带,派重兵设置阻击阵地,抵抗尹昌衡组织的新军和同志军,从老皇城方向来进攻总督府。

  在清军丢失东门后,赵尔丰只能将战线收缩,把防守重心移到总督府的四周。

  于是他派人在总督府的周围,加紧修筑起地堡暗道,配置先进武器,设置了三道防线,由田武魁亲率重兵保卫总督府。

  赵尔丰身处同志军的四面包围之中,在紧急关头,他想到了荥经的傅荣华和川东的清军协统武威。

  他立即写了两封密信,派出亲信一封送给傅荣华,一封送给川东的武威。

  赵尔丰又派幕僚去成都少城,这里驻有满清的八旗兵。幕僚走进军营,见到了旗人将军裕坤。

  传达赵尔丰的口信,请将军出动八旗兵,守住成都西门,协助巡防军保卫总督府,同时策应傅荣华的边军从西门进入成都。 

  列位看官,成都少城是怎么一回事?裕坤将军又是何许人也?

  原来,康熙皇帝鉴于四川易守难攻的特点,为了加强镇守四川的军事力量,防止总督在四川搞独立王国。

  同时又便于应对藏族、羌族和彝族地区的突发事件,专门调满清八旗兵入川常驻成都。

  这些八旗兵由朝廷派的旗人将军统领,不受地方总督的管辖,旗人将军只听命于清朝中央政府。

  驻在成都的旗人,自认为社会地位比汉人高一等,八旗兵经常骚扰百姓,不断制造摩擦,引起成都市民的极度反感。

  后来年羹尧在四川任巡抚期间,为了便于对八旗兵的管理和约束,他向朝廷建议,在成都西门外修建一座少城(又叫满城),设立八旗军营,专门供八旗兵及家属在内居住。

  裕坤是满洲镶红旗人,曾任凉州副都统,现在担任成都少城的八旗将军。

  少城与总督府虽然各自独立,互相监视,但是在涉及清朝政权存亡的一些重大问题上,总督和八旗将军又得互相支持。

  裕坤将军接到赵尔丰的密信后,尽管对他的做法颇有微词,但是也不能见死不救,任由清政权垮掉呀。

  因此,他对八旗兵做了相应布置,派旗人去协助巡防兵坚守西门,同时派人与荥经的傅荣华联系,策应他的边军进入成都。 

  请收藏:https://m.yssj.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