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百二十七章 登陆准备(2)_穿越成皇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迪耶普失利后,盟军很快发现自己在坦克登陆的时机上犯了大错:当时为了让坦克和步兵同时攻上滩头,盟军的坦克登陆舰必须尽量靠近海滩再让车辆出舱。但这样一艘排水量达到200吨、内部存有9辆坦克的舰只无疑会成为敌方炮火的活靶子。

  在这样近的距离,即便是轻型火炮也能轻易对登陆舰造成沉重打击。而一旦舰只受损,便意味着舰内所有坦克都无法按时出勤作战,白白丧失大量战斗力。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将坦克分别安置在小型登陆艇来解决,但盟军又没有这么多的登陆艇可供调用。最好的办法是登陆舰能在与滩头保持距离的情况下开舱放出坦克,让它们自行泅水登陆。

  但轻型的水陆两用坦克防御能力太差,无法抵御反坦克炮的攻击,防御力较好的中型坦克又都过重——如当时英军装备的各型美制谢尔曼坦克战斗全重均有30吨左右,国产的邱吉尔坦克更是重达38吨,一旦入水便会像秤砣一样沉底。

  于是霍巴特将目光投向了发明家尼古拉斯.斯特劳斯勒研制的“双重推进”设备(即DuplexDrive,缩写为DD)。

  斯特劳斯勒(1891-1966)生于匈牙利,在1933年取得英国国籍之前就曾设计过多种折叠式浮渡装置。DD设备的设计目的是为包括坦克在内的大型车辆提供浮渡能力,其主要构造为严密安装在坦克上部车体四周的折叠式帆布防水幕,防水幕整体升起时可为坦克提供浮力和密封防水保障,此时坦克即便整体处在水线下亦不会下沉或进水。除此以外,DD设备还提供一套由坦克发动机直接驱动的螺旋桨推进装置,可让坦克在水中匀速行驶。

  41年6月,英军在布伦特水库对一辆加装了DD设备的郡守空降坦克进行了测试,结果大获成功,DD设备也最终于1942年6月定型。起初,英军选择了战斗全重18吨的范伦泰步兵坦克作为DD设备的主要载体,共有650辆范伦泰III型(安装2磅火炮)及VIII型(安装6磅火炮)被改造成了范伦泰DD坦克。但霍巴特认为这种老坦克已经过时,决定以较新的美制谢尔曼系列坦克作为新的DD设备载体。

  43年第一辆谢尔曼坦克改装完毕,加装了可折叠帆布蓬,内衬环形橡胶空气软管骨架,这套装置安装在焊接在坦克车体周边的船形平台上。工作方式是通过气管向橡胶骨架内充气,随着气体充入橡胶骨架向上撑起篷布到炮塔上方高点,支架将篷布锁定。操作由坦克车组完成,在坦克登陆舰甲板上仅需15分钟即可完成。篷布展开后坦克即可下水。展开的篷布提供了近1米的干舷空间,全车由安装在车身后部的两具小型螺

  请收藏:https://m.yssj.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