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百六十九章 德苏战争(23)_穿越成皇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斯大林调遣了刚刚抵达不久的美军一个大队的B-24轰炸机(三个陆航中队),支援西方面军。他们的任务不是投掷炸弹,而是给德军包围圈里的苏军空投物资,以及建立联络渠道。

  虽然斯大林很想派他们去轰炸柏林,不过目前当务之急是先救出困在包围圈里的部队。

  “B-24?”见到了这支大队的指挥官埃尔顿少校,大致了解了一下B-24的性能后,铁木辛哥不禁疑惑道。“贵国既然已经有了B-17,为何又生产性能差不多的B-24?”这不是自找麻烦吗?还是因为有钱任性?

  B-17“飞行堡垒”和B-24“解放者”都属于四发重型轰炸机,速度上B-24轰炸机比B-17轰炸机快,而且升限、航程和载弹量都比B-17轰炸机大;机动性上,B-24轰炸机也优于B-17轰炸机;而在抗打击能力上,B-24就远不如B-17了,B-24的大展弦比(机翼翼展和平均几何弦之比)的戴维斯机翼在受到攻击时会容易断裂,失去平衡造成飞机坠毁,但B-17轰炸机的机体是出了名的坚固,被称为轰炸机中的“凯迪拉克”。

  1943年2月1日,突尼斯港上空,一架Bf-109战机不慎与“全美号”B-17轰炸机发生了碰撞。战斗机随后在空中解体,而B-17的机身几乎被一切两段,留下了一个近米长,米宽的大口子。飞机的左水平安定面及左升降舵被严重损坏,垂直安定面以及方向舵也有破损。四台发动机中的两台停止了工作,还有一台发动机开始严重的漏油。飞机的无线电设备,电子设备,氧气系统均有不同程度受损。

  令人称奇的是,就是这种状态下B-17依旧完成了投弹,并顺利返回了机场安全降落。地勤人员简直不敢相信在经历了如此的损伤后飞机还能成功飞回来,机组成员只受了轻伤,一时间这个消息传遍了大后方,人们都为之欢欣鼓舞。

  不过美国在战前就拥有了B-17这款远程高空轰炸机,再批量生产B-24这款轰炸机的确有些令人不解。

  一种说法是,之所以要生产B-24,是因为B-17的承包商无法大规模生产足够数量的B-17来支援在欧洲开展的战略轰炸行动。还有一种论点是,生产B-24是为了通过使其成为B-17的竞争对手而迫使后者降价,从而使这两款飞机都保持较低的成本。而且如果有多个承包商在不同地点生产数千架飞机的话,就可以在美国各地分配工作和就业机会。

  听完埃尔顿少校的解释,铁木辛哥司令默默点头。“少校同志,那这次空投任务就拜托你们了。至于我军的具体被困地点,因为无线电一直联系不上,所以不怎么清楚。只

  请收藏:https://m.yssj.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