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7、进言_红楼里的正经日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道:“你……可有消息?”女人嫁了人只靠丈夫的疼爱可不行,还是要尽早生下个儿子,才算是真正有了依靠。

  “娘……哪里有这么快的。”陈娴羞涩道。

  “也是。”陈夫人有些失望,但紧接着就释然了,“孩子都是缘分,急也急不来。你们小夫妻的日子还长着,且放宽心便是。”

  …………

  从娘家回来,陈娴便与梅氏和姜父说了对嗣哥儿的打算。

  听说在云亭先生门下受教,姜父和梅氏果然喜出望外,对儿媳建议的日后嗣哥儿常居陈府非但没有意见,反而十分赞同。

  “日后嗣哥儿就麻烦亲家母照顾了。”梅氏不好意思的道。

  “嗣哥儿聪慧伶俐,我母亲十分喜欢。日后与我几个侄儿一起念书,亲戚间的情分才更深厚。”陈娴轻言慢语道。

  果然,听了这话梅氏更加高兴。

  见她这般尽心尽力为嗣哥儿打算,梅氏自此对这个儿媳越加看重了。原本打算等长孙出生再将管家的事交给她,现在却改变了主意。

  “你两个妹妹也到出阁的年纪了,我得为她们准备嫁妆,家里的事就要你多帮衬了。”

  听明白梅氏的意思,陈娴心里激动又紧张,推辞了两三次,见婆婆态度坚决,这才大着胆子接手了。“儿媳年轻,大事上还得母亲多教导教导。”

  如此,婆媳两个一歉一让,府里中馈倒是交接的十分平静。

  陈娴也是接手了才发现姜家的家业真是海水不可斗量,家里实际的产业比她原以为的多的多。

  虽说姜家在京城的时间短,比起京中世宦自然底蕴没人家深,没有京郊的田产,东街的商铺………但资产却是一点也不少。不说别的,只说在雍州的养殖场,她大概瞧了下账目,只去年一年就结下余银三千多两,这期间还有婆母在京城临县置办庄子的花用,以及操办相公亲事的花销。

  只一个养殖场就能撑起一家子大半的花销。更别说还有婆婆没交到自己手上的那间胭脂铺子。

  听婆婆的意思这铺子是小姑子张罗开起来的,虽如今的出息每月交给公中一半,但以她的猜测这铺子怕是将来要给小姑子陪嫁的。除了这些,还有圣上赏赐给小姑子的五百亩田产……

  当然,陈娴自然不会小家子气到眼馋小姑子的嫁妆以及爵位的封田,只是有些感慨姜家的“名不副实”。

  ……………

  姜幼白答应与陈娴去曹家贺喜,终是未能成行。因为皇后娘娘召她进宫。

  因不知这回是为了何事,梅氏还有些紧张,在姜幼白进宫前一个劲儿的叮嘱她在宫里定要谨言慎行。

  姜幼白进了宫,才知皇后不仅召了她,一同召见的还有几位出身勋贵或宗室的姑娘。自然昭平长

  请收藏:https://m.yssj.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