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接待_七十年代真夫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禾儿,现在也只记得还有联系的表哥和表姐,偶尔隐隐约约能说出一点小时候的事情,但也不多,要是等再大一点,她人生需要记住的东西更多,只怕提都不会提了。

  赵秀云每每思及此都很感慨,中国人重乡土情,不管她从前在那里过得是好是坏,想起来总是怀念的。

  苗苗看不出妈妈的怅然,又说:“那爸爸不回来吗?”

  岂止是今天不回来,接下来的半个月都不回来。

  赵秀云打发有点失望的孩子们上床睡觉,自己烧水在院子里搭的洗澡间里洗澡——平常都是去澡堂,不过这个点肯定是关门了。

  她洗完澡回房睡觉,手脚摊开,觉得这种整张床都是自己的感觉很久没有,打个滚裹好被子,很快陷入沉睡。

  另一边,方海只在值班室合眼一会,天都没亮就醒了。

  按规定,外宾出门最少要有两名安保人员随同,刘老先生起得早,想出门溜达溜达。

  方海也没叫别人,自己带人跟上。

  一月的沪市,四五点的风大得很,外滩上只有打扫落叶的动静,连轮船汽笛声都没有。

  刘和同举目四望,四十年前也是在这样的清晨,举家老少奔南洋,父母已逝,能落叶归根的看来只有他了。

  人上年纪,总是有许多感慨。

  方海落后几步,没出声打扰,一阵风吹过,他才忍不住说:“刘先生,风挺大的,要不去附近走走吧。”

  这儿正是码头,年轻力壮的都快撑不住,更何况是到这个年纪。

  刘和同咳嗽两声,问道:“这儿应该有家卖葱油饼的小店,还在开吗?”

  别的不说,市里有什么好吃好喝的,方海是一清二楚,说:“还在开。”

  就是给改成国营的窗口而已。

  刘和同想这口想不知道多少年,说:“那请带个路吧,一大早还辛苦你们出来陪我吹风了。”

  话说得真是客气,这次来考察的哪个不是薄有资产,方海对有钱人的印象就是当年见过的地主,说实在的,不算太好,现在一看,也不是人人都那么差劲嘛,也客气地说:“您是长辈,又是贵宾,应该的。”

  看看咱这水平,方海真觉得自己大有长进,搁以前他都不会说。

  他得意洋洋又有些发愁,今天给外宾们准备的早餐不知道多丰富,现在看来说不定不合口味,就眼前这位,一口气吃五个饼,愣是意犹未尽,还要打包带走的样子,真是让人不得不叹气。

  他料的没错,各地华侨都抱团,不说十分熟,也有六七分,刘和同算是这回来的人里年纪最大的,长辈带回来的东西,大家当然都要吃。

  这家葱油饼的味道确实也是一绝,大家就着豆浆,倒把精心准备的早餐给冷落了,动筷子的寥寥无几。

  接待小组立刻开会,重新制定三餐。

  就是秉持着不浪费的原则,大家的早餐标准倒是

  请收藏:https://m.yssj.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