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七十一章 三个校长助理_我在大学当校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个企业助理,负责对接光华系企业的事务。

  第一个招收要求比较简单,主要是行政方面,会写材料、能吃苦,第二个对学历就有要求了,起码要硕士起步,要懂科研,最好是博士,第三则是需要有企业管理经验的人才。

  “那时间会不会有点紧?”邓慧小心翼翼地问道。

  22号(大年十一)笔试,23号面试,25号公布结果,27-28日直接到学校报告。

  这个效率……也是没谁了。

  “光华不能有公立学校的通病,我们一定要灵活、快速,这点时间足够了。”陈灏笑了笑,之所以时间安排这么近,自然是占着自己洞察技能在,识人准得很。

  至于性格啥的,只要人不坏,慢慢调教就好了。

  “对了校长,周和年教授今天下午到学校。”

  “好,我知道了。”

  邓慧下去后,陈灏想起兰大挖来的这位周和年教授,只是对方明确表示不需要人到机场去接,看来还是对光华有些抵触。

  不过也很正常,毕竟融入也是需要一些时间的,反正对方入住专家楼,明后天再登门拜访一下就好了。

  倒是前天晚上那顿海景烧烤上的一番谈话,让他忍不住轻叹一声,眸子也有些黯淡。

  诺贝尔奖的确是个伤痛,那天在场的几人畅所欲言,其实都知道真正能不能给中国带来诺奖热潮的关键是光华。

  为什么这么说?

  中国科学家的科研能力真的不如欧美吗?

  不见得吧!

  看看那些华裔科学家拿下诺奖的也不在少数。

  真正的问题不是科研能力,而是科研环境。

  作为中国唯一获得诺奖科学领域的屠呦呦先生却没评上院士,理由是学历低(本科),顶多发现重要,没有成为学科带头人的实力。

  甚至为了给这个还举证了居里夫人的例子。

  居里夫人也没能成为院士,法国科学院给出的理由是:居里夫人发现的元素只是偶然性,虽然重要,但是不能证明她成体系的预见性和科研能力。

  瞎杰宝扯淡!

  居里夫人一次获得诺奖你说偶然还能说得通,两次还偶然,真是脸皮厚。(居里夫人两次获得诺奖)

  无非就是里面的老学究立护城河罢了,年纪大了反倒是舍不得这层院士光环,然后形成利益共同体。

  扯什么学历问题,学历低的拿了诺奖,你学历高的反倒是拿不到?

  那还真见鬼了。

  一个科学院,愣是被玩出了政治大戏出来。

  院里的拿不到诺奖,院外的反而能拿到。

  科研环境是一个问题,还有一个是人才流失的问题。

  想到这个,陈灏眉头越皱越深。

  “这是在挖中国的根啊……”

  科研环境阻止了上升空间,人才流失直接导致中国科研的新鲜血液流失。

  至于流失的主力大军以清华、北大、科大为主。(很多人喷清北,其实科大出国率不比清北低)

  至于流向,像清华、北大、科大、上交等名校毕业后的人才,更愿意前往美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想到这,陈灏脸色变得古怪,因为他想起人大的一位金姓教授在一次演讲中直言不讳说得一句话。

  “我国人才流失严重,硅谷却有近两万名清华毕业生。”(真的是对方说得,数据也是真的)

  然后在演讲后,万能的网友就挖出这位金教授的儿子就在美国硅谷实现人生价值中……

  这tm是狼灭啊!

  自爆属实!

  正这时候,桌上的电话铃声响起。

  ps:祝大家中秋节快乐!

  (下一章估计要写到6点……)

  请收藏:https://m.yssj.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