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六十四章 推论_重生东汉末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此事放在心上。”

  郭斌道:“正是此事。太平道举事在即,又何必多次一举刺杀大皇子呢?此事不论成败,必会引来朝廷追查,到时太平道举事一事提前泄露,他们绝对是得不偿失!再说,大皇子年方十岁,又非独子,又尚未封爵。即便刺杀成功,亦难以引起太大的风波。”

  袁绍不自觉的点点头,道:“那么,依潜阳之意,张让是受了谁的胁迫呢?”

  郭斌道:“本初兄想想,若是大皇子不幸身亡,那么谁会是储君人选?”

  袁绍道:“自然是二皇子协。二皇子生而丧母,天子对他亦颇多愧疚。兼且他天资聪颖,又自小在永乐宫长大,由董太后悉心抚养,年纪虽小,却举止端庄,据说深有人君之相。只是二皇子年岁尚小,今年亦不过三岁,又怎会。。。”

  实际上,刘协此时不过两周岁,只是古人常以虚岁来计算年龄,因此袁绍才说,是三岁。

  说到这里,袁绍又一次震惊坐起,张口结舌道:“难道,难道,依潜阳的意思,胁迫张让的不是太平道,而是,而是...”

  郭斌也站起身,道:“不错,小弟指的,就是董太后。”

  袁绍心中震惊,却也不得不赞同,就目前的情报来看,郭斌这个推测是最接近事实的。因为董家要维持外戚的地位,要继续形成对朝局的巨大影响力,天生的便与新的外戚处于敌对状态。刘辨若是个没有外家扶持的皇子,董太后自然愿意摆出慈祥的样子,抚养刘辨,然后顺理成章地继续他们一手遮天的日子。

  可是刘辨的母亲何皇后可不是个省油的灯,她不仅通过贿赂十常侍登上皇后宝座,还毒杀了刘协之母王美人,更是哄得天子刘宏将何进封为河南尹。这个河南尹就像是清代的直隶总督,乃是天下督抚之首,比现代的北京市长权位要大得多了。

  因此,有强有力外家支持的刘辨,便被董太后排除在外了。甚至劝说天子,将其养在道观,以免沾染了其母何皇后的戾气。其实,这何尝不是让天子疏远大皇子刘辨而施的手段呢?

  而董太后借着天子刘宏对刘协生而丧母的怜惜与歉疚,将他养在永乐宫中,以期有朝一日,他得登大宝。那么刘协一直以来倚为外家的董家,便又成了最得势的外戚。端得是好算计!

  日前,郭斌进京时,对天子刘宏所说重嫡庶之别的一番话,固然是得到了士人阶层的支持,却也毫无疑问地得罪了盼着刘协登基的董太后一派。

  而天子刘宏事后让刘辨进东宫就读,基本确立了刘辨的储君地位,就成了事情的导火线。

  于是,董太后要除掉刘辨,以达到釜底抽薪的目的,也便解释得通了。盖因若刘辨死了,得利最大的便是董家了。

  至于陷害郭斌,只是捎带手的罢了,一个小小的亭侯,还看不在他们眼中。

  想必董太后手中有张让的把柄,方能指挥得动他提议让刘辨到阳翟“观察世情”,并让江湖人士刺杀刘辨。如此,若是大事成功,便是大吉大利,天天吃鸡;若是失败了,也无论如何牵扯不到董家的头上。

  这狗血的剧情,在后世看惯了宫斗电视剧的郭斌看来,自然是闻一知十,毫无新意;于不过二十岁出头的袁绍来说,却是惊天动地的大事了。

  不错,历朝历代,涉及到皇位传承的问题,都是关系到国家稳定的大事,却也称得上是“惊天动地”了。

  请收藏:https://m.yssj.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