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十四章 二度进京_重生东汉末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蔡邕?他若是不知道,怎么会借着刘辨被围的契机,上书提出册立太子,借机讨好天子?

  他都知道,只是他觉得这些都是不得不为的事情。郭斌做事,有的时候确实不会那么光明正大,他有时候也会玩一点小手段,比如借着册立太子的机会提出改元的事儿。可是他出发点都是好的,都是为了给百姓谋利,那便无伤大雅。

  想到这里,戏志才不禁为能追随郭斌这样一位时时刻刻为民考虑,以民为本的主公而感到庆幸,对郭斌时常对自己描述的他心目中的国家的样子,感到向往,同时竟生出不管郭斌走到哪一步,戏某人都要追随左右的冲动。

  即便是郭斌,也会时时想念后世,因为自古以来,中国历史上从没有一个王朝能以经济发展作为衡量官员政绩的标准;从没有一个王朝能将为人民服务作为行为准则;从没有一个王朝能将要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其行为准则。多数的王朝是为了实现天子的野心,顺道实现了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即便是唐宗宋祖亦未曾将人民是否幸福放在心上。

  虽然几千年官本位的现实情况使得官僚主义有着巨大的惯性,可毕竟是以肉眼看得见的速度往好的方面转化不是么?封建王朝的帝王,谁会跟你讲“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在封建王朝,人民就是牲畜,是用来“牧守”的,人民只要等着草料和鞭子就行了。

  春节过后,距离太平道起事便欲来愈加临近。县中诸事走上正轨后闲下来的郭斌,亦不自禁地开始担心起京中的事情来。不为别人,只为马元义。

  马元义虽是个太平道中人,为人亦是方中带圆,可郭斌能感觉到他是真的想要改变这个世界。再加上与张梁的几次接触,他也能感受到,他们都是想要改变贫苦人民的生活状态的,有理想,有追求之人,郭斌打心眼里敬重他们。可要郭斌告诉他们太平道不可能成功,要他们放弃自己为之奋斗一生的理想,想必他们亦是不会理会的。郭斌与他们的冲突,的确是利益上的冲突,可归根结底,还是理念上的冲突,这个是很难缓和的。

  就在郭斌为了马元义的事儿纠结不已的时候,他收到了袁绍的来信。

  信中说,国舅爷何进要有大动作,正收缩势力,广招党羽进京,郭斌亦在此列,要他早做准备。

  收到这封信后,郭斌与戏志才、郭嘉、赵云、徐庶等一干文臣武将商量了整整一夜,方定下了基本的方略。

  果然,过不了几天,郭斌便收到了朝廷的旨意,命郭斌火速进京。至于是什么事儿,则一字未提。

  太平道起事在即,在这个节骨眼上要郭斌进京,为了什么事儿用脚后跟想也知道。可是郭斌的全部家当都在阳翟了,他的根基也在阳翟,若是

  请收藏:https://m.yssj.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