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中国古代军队的指挥与调遣_大汉帝国风云录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战争时,也不再将有战功的将军封侯、或赐予封地。公元前226年秦国打算灭楚国,因以数千人猛追燕太子丹而出名的勇将李信,宣称只要20万人就足以灭楚,秦王很高兴,结果第二年秦军在平與打了个大败仗,两个堡垒被攻破,7个都尉被杀。秦王只得亲自到老将军王翦隐居的地方去请他出任灭楚统帅。王翦要求配备60万大军,又向秦王请求“美田宅园池”,说:“为大王将,有功终不得封侯,只好及時以请园池为子孙产业耳。”到了前线还5次派使者回都向秦王请求肥田美宅,做出一副只知道捞取实惠、没有野心的样子,以安秦王之心。

  秦始皇征服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君主****中央集权的朝代。在秦朝政府机构中,文、武两个职业官僚系统已经完全形成。朝廷武官系统有与丞相、御史大夫并列为“三公”的太尉,有警卫宫廷门户的郎中令,有指挥宫廷卫兵的卫尉,有卫戍京城地区的中尉,有监督武官的护军都尉。有些带”尉”的官职则是文官,比如廷尉掌司法审判,主爵中尉掌爵位封赏,一直是文官官职。

  在出征作战时则会任命大将军、上将军、将军、裨将军等表示级别的不同名号的指挥官。地方也采用文武分别的制度,郡尉、县尉分掌地方军队的指挥并负责地方的防卫与治安。在各地交通要道还设置关卡,派出“关都尉”进行守卫警戒。

  汉代基本沿袭秦制,仍然以“尉”作为武官统称,而明确文武官员以其每年的俸禄数量来表示级别。太尉(以后改称大司马)作为最高武官,列“三公”,年俸号为“万石”(实际4200斛)。三公以下的“九卿”,年俸号“中二千石”(实际2160斛),武官列为九卿的有光禄勋(郎中令改称)、卫尉。执金吾(中尉改称)虽然不列为九卿,但也是“中二千石”。这些朝廷最高级武官的主要副手称“丞”,一般有2人,级别为“千石”(实际960斛)。此外武帝时又设置城门、中垒、屯骑、步兵、越骑、长水、胡骑、射声、虎贲“八校尉”,级别略低,号“二千石”(实际1440斛)。地方郡尉级别相比“二千石”的郡守略低,为“比二千石”(实际1200斛);县尉级别也低于县令(六百石),为“比六百石”(实际600斛)。

  还有很多“尉”并不是真正的武官,除了从秦朝沿袭来的廷尉、主爵都尉等以外,汉武帝还设置“奉车都尉”掌管皇帝的车,“驸马都尉”掌管皇帝的马,“水衡都尉”掌管皇帝的园林,级别都为“比二千石”。有的从武官变为文官,比如汉武帝设置”司隶校尉”,原来是武官,负责侦缉、镇压京师地区重大政治犯罪,

  请收藏:https://m.yssj.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