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章 危机四伏 第二十节_大汉帝国风云录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而根源就是北疆的财赋危机。

  北疆连养兵的钱都凑不齐哪里还有钱打仗?有人认为北疆应该放弃大漠,放弃边郡,这样就可以集中所有军队拯救社稷了。

  其实这是笑话。大漠和边郡现在没有战事,安静得很。去年大漠雪灾,我们用于赈济大漠的钱大约也就一亿钱左右。

  象现在这个时候,大漠上草肥马壮,我们几乎不需要再赈济他们了。北疆的二十多亿钱赈济其实都是给滞留在各郡的数百万灾民,流民和民夫吃光了,和大漠、边郡没有任何关系。

  假如我们放弃大漠,放弃边郡,把长城以北的军队全部征调回来,武力强大了,但接下来的问题是,我们拿什么钱去攻打长安?

  就算我们有钱,那粮食呢?十二万大军打仗时候消耗的粮食,比将士们待在军营里晒太阳时消耗的粮食要多上数倍。

  再加上给大军运送粮草辎重的几十万民夫的粮食消耗,这一天下来,几十万人要吃掉多少粮食?

  仅靠长城以南的五万大军是打不下长安的,董卓有十二万大军,我们兵力不够。

  要打长安,至少要和董卓的军队人数相差无几,否则有去无回,所以制衡是必要的,北疆需要足够的时间蓄积力量。

  北疆这个制衡之策也不是李弘一个人的主意,而是北疆大吏合议的结果。

  长公主也参加了合议,她也同意暂时用制衡之策稳定京畿局面。赵岐说,如果天子和朝廷以一己之私利,强迫李弘以放弃北疆为代价去拯救社稷,其后果不堪设想。

  这不仅仅是北疆大乱的事,而是我大汉社稷能不能因为北疆的放弃而得到拯救的事。

  如果北疆也丢了,社稷也丢了,那就全完了。我们为什么就不能等一等,等北疆实力恢复了,再一击而中?

  为什么十拿九稳的事不做,非要拿社稷去冒险?张温、崔烈等人心有所动,他们和赵岐、许劭、杨奇诸多北疆官吏私下就当前的局势和北疆危机讨论过多次,但因为各人的出发点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所以大家在处理问题的方式和策略上也大相径庭。

  不过,张温等人一直没有发表任何意见,也没有说出天子和朝廷在北疆设置长公主府和指派七位重臣辅佐长公主的真正目的。

  天子和朝廷把长公主府设在北疆,并且违背祖制,公然修改律法赋予长公主处理国事的权力,这在本朝尚是第一次。

  虽然太后主掌权柄处理国事在本朝算是惯例,但长公主也介入国家权柄,这对大汉社稷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

  赵岐就此事问过张温等人,但他们三缄其口,一句话也不说。不过有一点他们的态度很坚决,他们认为袁绍和参加讨董大军的官吏都是大汉叛逆,北疆不去剿杀他们也就算了,但不应该和袁绍握手言和,这是公然违抗

  请收藏:https://m.yssj.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