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六章 成事在天 第十一节_大汉帝国风云录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吏们有大量的事情要做,大家都非常辛苦,俸禄不能减。”既不削减官吏们的俸禄,又不裁减军队,更不增加赋税,财赋开支在原来的基础上又增加了赈济救灾的开支,河北哪来这么多钱粮?

  诸位老臣们异口同声表示反对。

  “大将军,你如果执意要这么做,最后受苦受难的是百姓。没有粮食,赈济力度又不够,灾民们会死的。”马日磾激动地劝阻道。

  “灾民得不到赈济,饿莩遍野,那是谁的错?”李弘大声说道,

  “官吏们辛辛苦苦,没日没夜的操劳,最后拿不到俸禄,那又是谁的错?北疆将士们浴血奋战,最后连肚子都吃不饱,那又是谁的错?”李弘指着自己的鼻子说道,

  “是我的错。”接着他又指着张温等人说道,

  “也是你们的错。我们一再说改制兴国,但改制几年了,我们竟然连一场灾难都无法度过,这样的改制难道能中兴大汉?我看不到中兴大汉的希望。”

  “如果黄河隔三岔五爆发大洪水,如果大漠和边郡时不时爆发大雪灾,如果干旱和蝗灾接连不断,如果河北陷入一场又一场的灾患,我们是不是就此等死?是不是就此眼看着社稷崩溃,汉祚灭绝?”大堂上鸦雀无声,众人隔入了沉思。

  “大将军,在今日这种绝境下,你还有什么更好的解决之策?”蔡邕思索了根久,实在想不出什么妙策,于是拱手问道。

  “粮食从哪来?钱财从哪来?土地,都是土地。”李弘用手拍拍地面,一字一句地说道,

  “河北受灾了,财赋减少了,但土地没有少,人口没有少。我们有土地,有人口,怎么就没有办法养活官吏,没有办法养活北疆军队?官制、兵制为什么就不能和土地制度互相结合,各得其利?”

  “当初我们为什么要实行军屯?军屯可以利用闲置的荒地养活士卒,养活军队,这是军屯的优点。但军屯有很大的缺陷,那就是无节制的役使屯田兵,使得屯田兵不堪重负,怨声载道,逼得我们不得不逐步取消军屯。取消军屯,也使得我们失去了兵源,失去了军屯的优点。但我们为什么不能想个办法,尽可能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军屯的优点,让我们既能利用土地养活士卒,又能保持充足的兵源?这样我们的军队数量增加了,军资却大幅减少了,这比单纯地削减军队和缩减将士军饷不是更好吗?”

  “如果我们能进一步把兵制、田制和赋税制度相结合,让三者互补长短,让土地能同时养活士卒和他们的一家人,这对稳定河北,稳定军心,提高北疆军彪悍的战斗力不是有更大的好处吗?只要有土地,我们就有兵源,士卒们就能养活自己和家人,河北就能节省一笔巨额开支,财赋无形中就得到了增长,有什么不好?”

  “由此类

  请收藏:https://m.yssj.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