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一四章 金殿比武 上_吴三桂新传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虽然三桂依靠武力强力推行出他所亲自制定颁布的教育新政,但由此也带来了不少负面问题。这其中最大的恐怕就是关于各地学堂学费的问题了。由于中华帝国受到所处的这个世代以及当时国情的限制,绝大多数的百姓还处在刚刚解决温饱时期,根本就支付不起对他们来说异常高昂的学费。而三桂又有特令,可以将他们的学费免除,但这样一来牵扯到的学生家庭可就太多太多了。当年登记在册的学生数为两百六十四万人,其中只有五十八万人能够交得起学费,而需要免除学费的学生共计达到了两百余万人。这个数目实在是太过庞大,就算将整个国库的七千万两白银全部支出也不够垫付他们的学费。这是一个巨大且难以解决的难题,各地纷纷上书朝廷,希望能够尽可能少的收取学生,否则各地学堂将难以维持生计。还有不少人建议,如今中华帝国正值难得的和平时期,根本就不需要上百万的军队来维持。他们每年都要消耗掉军费多达数千万两,因此希望皇帝能够裁撤一半左右的军队,以解决目前的教育学费危机。否则的话,全国各地的学堂将难以为继。

  三桂接到奏报之后,立即狠狠的批驳了那些上奏企图裁撤军队的人。并明确的指出,中华帝国作为东方唯一的大国,必须要有一支强大的、人数众多的军队。对内不但要维护天下太平,对外还要抵御外虏,因此绝对不能裁撤一人。不过对于学费问题,三桂经过苦思冥想,还是煞费苦心,想出了几个借以能够维持的好办法。

  首先,三桂开始组建国有钱庄,并取缔所有的私人钱庄,将天下所有商人、富户的金银全部装进自己的钱袋子里。凭借着官方作为强大的背景,仅仅用了半年时间,分处在各地的各大钱庄便积累了大量的金银,折合白银达到了两亿四千万两。在赚取了不少贷款利息的同时,也可以从中挪用一小部分投入到教育学费之中,大大缓解了教育经费的不足。

  其次,三桂将盐、酒、矿山等重要生产生活资源全部收归国有,禁止个人私采私卖,一旦发现将严惩不贷。另外,他还鼓励沿海居民主动到海外去与外国人做生意,用中华帝国特有的丝绸、茶叶、香料等换取国外的金币。不但自己能够赚到钱,回国后官府还会根据所赚取金币的多少而有所奖励。并且在船舶及航海技术上还派人进行专业的培训与帮助,这样就使得人们出海的愿望变得异常的强烈。还有许多人买不起船只的就以义工的身份到官府的货船上出工来赚取为数不菲的工钱。就这样,所有的这些东西光是每年的税收就能多收入数亿两白银。

  最后,三桂根据前世的记忆还想出了一个别出心裁的主意。那就是在全国各

  请收藏:https://m.yssj.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